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需求与使命(中心建设任务)

 

 

一、中心建设的重大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九大报告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启示思考教师教育的现实问题。教师的素质与专业化水平一直是教师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专业化水平不足,在职前教师培养阶段集中地体现为实践创新能力薄弱。当今,教师培养的实践取向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例如美国以培养临床实践型教师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学校等。我国部分师范院校也在探索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可见,这种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协同合作,是时代赋予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忻州师范学院作为忻州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理应发挥高校在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中的龙头作用。观照忻州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城乡不均衡、不公平的特点非常显著,其中,师资水平差距较大是制约该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因此,在教育精准扶贫观念指导下,在我院“三位一体”教育实践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模式,提高我院教师教育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是顺应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教师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中心建设的使命分析

(一)创立高校与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当这种“扶贫”的含义又被赋予新的诠释时,对教师教育提出的则是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承载着一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使命。意味着,教师教育需要在朝向不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方向努力。因此,从促进形成教师专业素质的目标出发,重塑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在教师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地位,创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中心建设的首要使命。

(二)增强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整合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单位的相关资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团队,围绕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凝练研究方向和课题,确立相对固定的团队建设制度,推进产生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从而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这是该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

(三)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依托中心建设任务,不断推进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之间的深度协同,转变团队成员的观念认识,研究从基础教育出发的教师教育问题,解决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困惑,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是中心建设的必要使命。

三、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思路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有效整合高校内部教师教育资源,连接高校和地方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共赢,以科研课题为重要抓手,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局,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专业化。

其中,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

1、解决一些制约教师教育向实践性、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1)建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标准;

(2)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朝向培养反思型教师或教育专家的目标努力;

(4)促进高校师生对学科教学问题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5)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

(6)促进高校教师了解、掌握并能指导基础教育问题解决。

2、解决一些制约团队协作创新的关键性问题:

(1)厘清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确立团队发展的共同愿景与目标,并做好科学的规划;

(2)团队的合理组建,并建立协作运营的相关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