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介绍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接到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通知。该中心是在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山西省”1331”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致力于研究应用型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直接对接并服务于忻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事业。

中心负责人为罗小兰教授,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中心成员共有大学、中学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和教师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中级职称教师6人,博士5人,这些成员不仅具有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研究实践经验,还具有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积极肯干的职业品质。

中心主要依托教育系建设,校内协同外语系、数学系、政治系、化学系、地理系等,校外协同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市宣传部、忻州市教育局、原平市教育局、定襄县教育局、忻州市长征小学、忻州市七一路小学、忻州市第四中学、原平第七小学、原平东社联校等。 该中心的成立建立在我院长期教师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从1997年开始,根据忻州等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师范学校主导、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学校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实践模式,至今连续20余年,每年派出两批共计4万余名本专科生,到忻州市各县市区等7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强化实践育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各个专业数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全程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将实践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全过程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持续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实训,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师教育专题研究等一系列教师教育教学和专题活动。在学院的大致支持下,投入约800万元的的教师教育实训平台已经正式启用,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比较科学的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学校实践教学成效显著,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又一亮点。连续三届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均取得成绩优异,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许多专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例如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在“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连续几届成绩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大四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的一次性就业率近90%。依托这些平台和实践,中心成员已经开展了系列与基础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做了许多服务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的实际工作。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教师培养、教师教育改革推到了历史前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明确提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鼓励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以及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等许多政策,都直接鼓舞和支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的开展。忻州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全市14个县区中有11个国家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些地方中小学、幼儿园的优质师资匮乏,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心未来的工作总体思路是: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地逐步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重点开展的三项工作,一是教师教育方向团队进行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帮助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形成良性的教师专业自成长系统)。二是学科教学方向团队围绕教育部强力推进的、以各类考试改革为突破的核心素养培育,积极探索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团队,为基层学校实施心理援助,帮助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发校本心理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服务。与此同时,中心努力完成学院规定的各项科研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高素质应用型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为把学院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师范大学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